今天病例完整看比较好,就把答案也放出来啦~昨天病例的答案在文末给出~

  作者:Eric

  来源: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

  病史:男,68岁,呼吸困难,发冷,恶心呕吐来诊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3天后胸片:

  

  (这个患者有极其重要的病史,就是患者4小时前误喝了百草枯,身体发冷,恶心呕吐2小时。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,病变主要集中在两肺下叶。磨玻璃影特别像一个征象-碎路石征。初始胸片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,但是仅仅三天后胸片显示两肺下野边界模糊的密度增高影。)

  

  

  (PS:碎路石征:为在磨玻璃影背景上重叠有增厚的小叶间隔和小叶内线,类似不规则的碎石路。碎石路征区常与较正常的肺区分界清楚,呈地图样轮廓。该征最先报道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中,也见于同时累及间质和气腔的弥漫性肺病,如类脂质肺炎。)

  先了解可怕的百草枯吧!

  

  

  一、百草枯(Paraquat, PQ), 又名对草快,国内商品名为克芜踪,为联吡啶类除草剂。化学名1,1-二甲基-4,4-联吡啶阳离子盐,一般制成二氯化物,或二硫酸甲酯。纯品为白色结晶,商品用20%克芜踪为兰色溶液。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,遇碱水解,对金属有腐蚀性。本品属速效触杀性除草剂,喷洒后能很快发挥作用,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,因此在土壤中无残留,不会损害植物根部。20世纪50年代末,百草枯的除草作用被发现,1962年首次进入市场广泛应用在多种作物上,帮助提高农业产量,目前本品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使用。

  百草枯可经胃肠道、皮肤和呼吸道吸收,因其无挥发性,一般不易经吸入发生中毒。皮肤若长时间接触白草枯,或短时接触高浓度百草枯,特别是破损的皮肤或阴囊、会阴部被污染均可导致全身中毒。口服中毒是中毒的主要途径。口服吸收率为5——15%,吸收后2小时达到血浆浓度峰值,并迅速分布到肺、肾脏、肝、肌肉、甲状腺等,其中肺含量较高,存留时间较久。百草枯在体内可部分降解,大部分在2日内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排出,少量亦可从粪便排出。

  百草枯属中等毒类,大鼠经口LD50为110——150mg/kg。大鼠急性中毒早期死亡时,发现肺水肿、淤血、出血。如存活10天以上,肺部主要表现纤维化。百草枯对人的毒性较强,中毒后病死率较高。口服致死量约为2——6g,也有1g致死的报告。百草枯中毒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。一般认为它是一电子受体,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,生成大量活性自由基,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,造成组织细胞的氧化性损害,由于肺泡细胞对百草枯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,故肺脏损伤为最突出表现。

  二、临床表现:

  职业接触者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所致中毒一般症状较轻。国内报告的百余例中毒患者绝大多数系口服所致,且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。其中肺的损害常见而突出。

  1.消化系统 口服中毒者有口腔烧灼感,唇、舌、咽黏膜糜烂、溃疡,吞咽困难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甚至出现呕血、便血、胃穿孔。部分患者于中毒后2——3日出现中毒性肝病,表现肝区疼痛、肝脏肿大、黄疸、肝功能异常。

  2. 呼吸系统 表现咳嗽、咯痰、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紫绀、双肺闻及干、湿啰音。大剂量服3. 毒者可与24——48小时出现肺水肿,出血,常在1——3日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死亡。经抢救存活者,经1——2周后可发生肺间质纤维化,呈进行性呼吸困难,导致呼吸衰竭死亡。非大量吸收者开始肺部症状可不明显,但于1——2周内因发生肺纤维化而逐渐出现肺部症状,肺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。

  3. 肾脏 于中毒后2-3天可出现尿蛋白、管型、血尿、少尿,血肌酐及尿素氮 升高,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
  4. 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头晕、头痛、幻觉、昏迷、抽搐。

  5. 皮肤与黏膜 皮肤接触百草枯后,可发生红斑、水疱、溃疡等。高浓度百草枯液接触指甲后,可致指甲脱色、断裂,甚至脱落。眼部接触本品后可引起结膜及角膜水肿、灼伤、溃疡。

  6. 其他 可有发热、心肌损害、纵隔及皮下气肿、鼻衄、贫血等。

  三、影像表现:

 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病理发展过程及病变严重程度与其胸部X线表现有较好的一致性。中毒早期(第1周)肺部表现以肺纹理增多,肺毛玻璃样改变及肺实变为主。中毒后第2——3周,仍以肺实质损害(毛玻璃影、肺实变)为主,开始出现牵引性支气管扩张。中毒4周以后,毛玻璃及实变影逐渐缩小,间质纤维化改变逐渐出现。间质纤维化多呈散在片状纤维化,双肺弥漫分布粟粒结节及细网格影,部分病例伴支气管扩张,以双肺下叶基底段多见,而肺毛玻璃样表现在肺内各部分分布则无明显差异。胸部CT扫描密度分辨率较平片高,与胸部X线比较能更好显示百草枯肺纤维化过程。胸部X线、CT能很好显示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病变过程,有助于判断其临床阶段、决定临床治疗。

  最后小编友情提示,生活很美好,远离百草枯,因为它好毒!

  农民伯伯用它是为了除掉野草,让庄家长的更好。但是人如果遇到挫折和打击千万不要碰它,因为生活很美好,且行且珍惜!

  

  

  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)

  ----------♀我是【上期答案】分割线♀---------

  上期病例戳链接:【天天读片】头痛三个月还不看医生么!你的诊断是?

  讨论:

  脊索瘤起源于残留脊索组织,只发生于从颅底至尾椎的中轴骨,常位于斜坡与骶尾部,以骶尾部多见(50%),斜坡次之(35%),其余(15%)发生于脊柱。20-40男性岁多见。

  颅内脊索瘤占颅内肿瘤的0.1%-0.7%,较少见,大多数位于斜坡,常累及鞍下和鞍旁区,肿瘤向前可延伸至鼻咽部或蝶窦,向上通过硬膜进入中颅窝或后颅窝压迫大脑、脑干或小脑,极少直接累及脑实质。肿瘤缓慢侵润性生长,菜花状、分界清楚有假包膜,肿瘤内有大量粘液样物质,并可见出血、坏死、囊变;显著特点是斜坡\颅底骨质的广泛性、侵润性破坏,周围见软组织肿块,50%肿瘤可见节状或斑片状钙化及残余碎骨块影。

  MRI常表现为:稍长T1或等T1、长T2,外形不规则、分叶状,边界清晰,长T2信号内可见因钙化、骨质破坏残存骨碎片、血管流空、坏死、囊变、出血所致低信号,斜坡及周围骨质破坏明显,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中度强化,囊变、坏死、液化、出血、钙化不强化。

  CT因可明确显示肿瘤钙化及骨质破坏,所以在脊索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时非常重要。

  【鉴别诊断】

  1、颅咽管瘤

  鞍区常见肿瘤,多位于鞍上,半数发生于儿童,表现为边缘清楚囊实性肿块,钙化居颅内肿瘤首位,常呈蛋壳样,无周围骨质破坏;特征性改变为90%钙化,90%囊变。

  2、垂体大腺瘤

  MR多为等T1、等T2信号,囊变、坏死常见,钙化少见,肿瘤常呈哑铃状向鞍上生长,蝶鞍扩大,鞍底骨质可见破坏,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并向外推移,正常垂体显示不清,以上特点结合临床有内分泌症状多可鉴别。

  3、鞍区脑膜瘤

  也是鞍区常见肿瘤,鞍区常见于鞍结节、斜坡与海绵窦鞍背,颅底脑膜瘤信号多不均匀,但外形较光滑、呈圆形,与颅底骨宽基底,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,并可见脑膜尾征,正常垂体显示受压改变。

  4、颅底软骨瘤\软骨肉瘤

  少见,多发生于破裂孔处与鞍旁,极易造成周围骨质破坏,常有明显钙化,多呈斑片状或片状,与脊索瘤的点状、斑块状钙化不同。

  置顶公众号的都是真爱~(右上match角→查看公众号→置顶公众号√)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:yxj_echshanyan@163.com 来稿邮件主题为:【投稿】医院+科室+姓名

  小编qq:3410599270